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南靖这个原中央苏区县、省重点老区县,也与全国同步、省市同行,南靖发展站上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南靖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总体要求,奋力拼搏,砥砺前行,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GDP总量不断壮大。1949年,南靖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1075万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靖县围绕“建设海西、漳州先行”的发展主线,以“一心两轴、三区四园和向东进、向西游”为总体布局,以“奋力谱写富美新南靖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总体目标,坚持“全域旅游、全面发展”方向不动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农业富县”发展战略,狠抓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努力推动南靖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改革开放30年,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7亿元,年均递增11.67%,是1978年(GDP总量7180万元)的89.0倍,实现五年翻一番。2010年、2015年和2018年,GDP总量先后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和3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8.2亿元、237.9亿元和343.5亿元)。到2023年,南靖县GDP总量增至379.9亿元,较1949年增长了近3533倍,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为6.63%,总量在全市11个县区中居第6位。经济发展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01 01](/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0.jpg)
图1 南靖县主要年份地区生产总值
![]() |
图2 2014-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1949年,南靖县人均GDP不足70元;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南靖县人均GDP也仅为253元。随着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均GDP随之快速增长。收入分配的改善使经济发展的红利逐步惠及广大居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南靖县人均GDP首次突破10万元,达10.51万元;到2023年,南靖县人均GDP增至13.41万元,居全市第6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程度显著提升。
![03 03](/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2.jpg)
图3 主要年份南靖县人均GDP
![04 04](/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3.jpg)
图4 1978年三次产业结构
![05 05](/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4.jpg)
图5 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6.9 :25.4 :17.7不断调整优化至2023年的23.5 : 38.8 : 37.7。第一产业下降3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升13.4和20个百分点。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南靖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从一、二、三格局向二、一、三格局,再到二、三、一格局的转变,标志着南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悄然到来。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显示出南靖经济结构向服务业和高附加值行业转型的趋势。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财政收入从不足100万元发展到1978年的996万元; 2007年增加至4.81亿元,改革开放30年,年均递增14.3%;至2023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至17.14亿元,是改革开放初年的172倍,增速较2022年同比增长21.7%,增幅居全市第5位。
![06 06](/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5.jpg)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1978年12月末,全县人民币金融存款余额349.9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7.9万元。2023年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3.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5%,居全市第5位;人民币存款余额是1978年的5818.5倍。本外币贷款余额146.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6.5%,居全市第4位。
![07 07](/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6.jpg)
图7 1991-2023年南靖县各项存款、各项贷款统计情况
二、工业质效显著提高
规模工业对GDP贡献日益突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南靖县工业只有发电、印刷几家工厂,工业总产值仅12万元;1978年,南靖县的全部工业总产值为5527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工业产值的提升,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设备的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至2023年,全县在库规模工业企业194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87.6亿元,较1978年增长338倍;全部工业增加值118.5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31.2%。全年完成税收3.96亿元,较上年增长12.8%。规模工业四大行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合计完成产值111.93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比重59.7%。工业在全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日益突出。
![08 08](/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7.jpg)
图8 2014-2023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2007年,全县共有民营工业企业1782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87%,实现产值87.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4.6%。2007年,民营工业上缴税收2.38亿元,民营企业纳税额占全县总税收的78.57%。纳税上50万元的民营企业55家,纳税上千万元的企业6家,万利达集团进入全国民企500强,纳税超亿元,成为全县唯一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和全国最大的影音生产基地。至2023年,南靖县共有民营企业6421家、占全县企业总数89.27%;民营规模工业企业181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93.3%。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也大幅提升了全县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民营经济已成为南靖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民间资本投资稳步推进。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万元。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较1978年增长4740倍;其中民间投资54.93亿元,占比60%。全部投资中,项目投资77.1亿元,同比增长16.3%;工业投资43.9亿元,同比增长23.8%,比全市高5.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
![09 09](/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8.jpg)
图9 2014-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三、农村经济展现新活力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南靖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兰花、金线莲、香蕉、麻竹、芦柑五个“中国之乡”,是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中国白背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全省十大产茶县之一,以及全省最大的兰花集散地和咖啡、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南靖金线莲、巴戟天、绞股蓝被列入“福九味”产业集群(国家级)建设名单等。立足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获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百强先进县”等。1949年,南靖农业总产值仅为1439万元;202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4.1亿元,增长7.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总量及增幅均居全市第1位;总量较1949年增长377倍。
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九龙江流域(南靖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及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连续荣获“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三连冠”县级单位。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市唯一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九龙江西溪上游跨区域协作机制被《中国水利报》专题报道,水政执法、河长制等工作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100%,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10 10](/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19.jpg)
图10 2014-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美丽乡村绽放新容貌。南靖县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并获得“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土楼(南靖)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家级生态名片。荣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全省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全省河长制工作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等称号,建成美丽乡村105个,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四、改革开放卓有成效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工作中,推动一批改革成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及时淘汰造纸、非法地条钢、废塑料加工等落后产能,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出台16条加速工业发展和 10 条促进精密机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腾笼换鸟”,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深化县级机构改革,严格落实上级改革“规定动作”,统筹推进医药卫生、县属国企、农村集体产权、环保体制、“放管服”“靖盼您来”人才工程、集体林权等各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 8 个试点县之一,推动县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对外开放全面深化。依托“漳州味·世界行”、海交会、“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平台,加强与台湾等地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的对接合作,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户南靖,成功举办首届靖商发展大会,异地商会数居全市第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立首个海外商会--泰国南靖商会,世遗土楼亮相圣马力诺共和国举办的“双城世遗地摄影展”,对外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
靖台合作成效显著。南靖县是台胞重要祖籍地之一,祖籍南靖的台胞有100多万人。拥有国家级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兰花)产业园,产业园建设成效评估连续多年全省第一。福建省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是一个对台优势突出、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工业园区,是省级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也是漳州市唯一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至今已有30余年机械制造业发展史,目前共有精密机械企业112家,年创产值超百亿。其中,台资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年创产值9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0.3%。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品质日益提升。县城城区建成面积由1978年的1.23平方公里扩展为2023年的9.12平方公里,扩大了7倍之多。积极推进县城“八大片区”建设,新改建城区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完成市政道路“白改黑”,县城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建成紫荆山、麒麟山、江滨、荆江、南苑、月眉、儿童、兰花生态等八大公园;持续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垃圾分类试点县创建工作,县城颜值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交通路网加快建设。近十年来,南靖县先后投资17.6亿元,新改建马山线、梅书线、山龙线及世遗土楼旅游公路等一批“高品质”“高颜值”农村公路,现有农村公路总里程1732公里。投入10.5亿元,完成山梅公路改造,实现“村村通”目标;国省干线基本完成“白改黑”,实现“镇镇通公交”。完成景区道路“白改黑”等旅游交通路网建设,漳龙高速、龙厦铁路、沈海复线、漳武高速、靖海高速建成通车,全县铁路里程6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81.3公里,交通路网日臻完善。
桥梁水利建设日趋完善。1949年以来,大力兴建了南靖大桥、荆西大桥等394座桥梁,建成南一、南二、南三等中大型拦河坝8处,防洪标准从“二十年一遇”提升到“百年一遇”的水平。累计投入5.8亿元,建成8座中大型水库、18座电排站,建成防洪堤84公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通过不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电源电网建设全面覆盖。南靖的电网建设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进步同步前行。历经了从最初的简陋设施到如今的现代化电网,从电力短缺到电力富余的巨变。1949年,县城解放时,全县仅有一座荆江电厂,年发电量仅1.5万千瓦时,至2023年南靖县全社会用电量已经飙升至18.94亿千瓦时。
![11 11](/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20.jpg)
图11 2008-2022年南靖县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75年来我们见证了电力事业的辉煌篇章。特别是近15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电力行业的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自2008年至2023年,南靖县的电力供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变电容量由24.59万千伏安提升至75.12万千伏安,输电线路由268.71公里提升至389.81公里,电网规模分别增长了205.49%、45.07%。累计投入8852万元,完成全县183个村农村电网改造,新建35千伏以上的变电站6座,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状况。邮电通信发展迅猛,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县。
六、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1984年,南靖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68元。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939元,同比增长8.0%,居全市第2位,收入水平是1984年的73倍,是2000年的7.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419元,同比增长5.1%,居全市第3位,收入水平是2000年的6.4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502元,是1984年的92.7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939元,是1984年的98.6倍。202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0.83亿元,增长11.8%,居全市第1位,总量是1978年的335倍。文教、娱乐、旅游、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上升。
![12 12](/cms/pages/830633592546790005/images/21.jpg)
图12 2014-2023年城乡居民人圴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坚持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产业、搬迁、就业、教育、低保兜底保障等扶贫措施,促进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提前3年完成32个贫困村摘帽、5389人脱贫的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医保、社保、低保、五保等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至99.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以上、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79张、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建制村全覆盖;认真做好优抚安置、残疾人补助和医疗救助、困难救助等工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城乡低保覆盖率提升至1.93%。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服务更加均衡。多年来,南靖县致力于补足教育事业短板,加快全县学校新布局调整步伐,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学校建设,内容多、体量大,涵盖各类教育各学段。按照县城学校“2345”、镇(园)幼儿园“1+X”模式进行合理布局,现如今,南靖一中和兰水中学“双珠争辉”,初中城关、湖美、实验“三葩比艳”,小学一小、二小、三小和山城中心小“四美斗丽”,幼儿园一园、二园、三园、四园、山城中心园“五花竞放”,先后获评省级“教育强县”、省级教育工作先进县,南靖县教育事业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医疗卫生建强建实。近年来,南靖县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县医院为龙头,整合县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及165家公办村卫生所,组建了南靖县总医院,承担起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职责,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总医院构建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远程会诊系统、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制度,“名医工作室”、分级诊疗机制,不断塑造“软”实力,激发医疗服务活力。如今,南靖县友善医疗机构数达到公立医疗机构的80%以上,家庭医生签约率87.7%,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4.1个。
养老保障不断健全。近年来,南靖县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南靖县平均预期寿命高达80.72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岁以上),每10万人就有12.32位百岁老人,高龄人口比例达15.16%。南靖县九如城康养中心、佰竹林国际温泉养老中心、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园)等,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被列为省民政厅乡镇敬老院社会化运营试点示范县,山城镇江滨社区获评“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大学云水谣分校挂牌全省首个“省级老年大学游学基地”。
旅游事业全面发展。南靖旅游资源独特,现存土楼15000多座,其中“两群两楼”共20座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主要遗产地、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县,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田螺坑景区(简称“四菜一汤”)、云水谣景区是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拥有20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中国景观村落、22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福建省乡村旅游村。自2008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以来,南靖县不断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依托“土楼经济带”,着力构建“众星捧月、满天璀璨”全域旅游格局,通过举办福建土楼(南靖)香港、澳门旅游专场推介会、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省自行车联赛、土楼马拉松、重机车游土楼等特色文化体育活动,打响“福建土楼 五福南靖”品牌,“筑梦天下·圆梦土楼”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南靖土楼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科岭、大岭等红色旅游逐渐成形,青普、田中赋、云水谣庄园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成为新亮点,土楼景区亮相《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获评品牌传播力百强5A级景区、四钻级智慧景区。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816.17万人次,同比增长49.4%。实现全年旅游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54.9%。
在光阴的轮回中,新中国成立后,南靖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茁壮成长,今日的成就是一座座砥砺奋进的丰碑。经济腾飞的背后,是万众创业的奋斗精神和科技创新的前沿探索;社会和谐的画卷,绘就了民生幸福的色彩斑斓。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深感自豪和感慨,更激发了追求卓越、不懈奋斗的信念。
展望未来,南靖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知重负重、敢为善为,以“想干事”的激情、“敢干事”的气魄、“能干事”的水平和“干成事”的决心,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富美新南靖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