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统计局
旧貌换新颜  石化产业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4-09-30 17:40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昔日小渔港成了世界级深海码头,村级小道变成了连接码头和高速公路的高等级疏港大道,古雷开发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闽南小渔村,焕发成一座充满生机的现代化石化新城,年轻的古雷初露光芒,演绎着改革开放沧海变桑田的豪迈诗篇。

    自2019年“区地合一”以来,古雷开发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的决策部署,推动石化基地和经济社会民生事业等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产业配套更加完善

    古雷开发区始终坚持把自身放在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全省石化产业“两基地一专区”重点建设区域的大格局里去谋划,通过提升产业规划、完善公用配套、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产业循环,进入了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重要产业加速集聚、企业效益加速提升的新阶段。

    (一)顶层设计不断优化。2023年,古雷开发区与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托管,获商务部批准更名为“东山湾古雷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更名后,将有利于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古雷石化产业和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对古雷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配套不断完善。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成套化工模拟装置训练基地、全国七大石化基地最大的事故应急池,园区一体化配套公共管廊、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园区路网、码头、管廊等配套设施不断补齐。2023年,新增投用园区道路6.8公里、电力管廊10.3公里、公共管廊支廊2.1公里。完成北1#、2#泊位主体工程建设,推动30万吨级南3#泊位获交通运输部岸线批复、南8#泊位取得对外开放资格,全区开放港口码头增加至10个,为园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要素保障不断夯实。一是着力破解用地瓶颈,启动兴坂佳苑、霞美民生产业园、九龙江南引等16个项目征迁,完成用地征迁超3200亩、房屋拆迁约5.4万平方米;二是用好土地报批专班机制,推动近城片区、精细化工园区等成片开发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获批面积超15000亩,全年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704亩,完成用地报批2826亩。三是聚力资金争取,争取财政部特殊再融资债券130亿元,占全省总额46.1%;争取国开行融资8.7亿元,获批乡村振兴专项债9.33亿元,新增土地出让收入约23亿元。

    (四)园区实力不断增强。2020~2023年,古雷石化园区连续四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2021年荣获“十三五”化工园区发展进步奖,2022年被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2023年入选工信部“绿色工业园区”。

    二、经济实力快速增强,产业优势逐渐凸显

    古雷开发区始终紧抓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拼经济、稳增长。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3.3亿元,比2019年的81亿元增加超百亿元,全区“四上”企业122家,比2019年增加90家,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4.9亿元,比2019年增加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3亿元,比2019年增加值7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5.3亿元,比2019年增加2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占比由2019年的20.4:25.9:53.7调整为2023年的13.6:50.8:35.6,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优势逐渐凸显,占据主要地位。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连年丰收。古雷开发区坚持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优化和提升水果、蔬菜、畜牧、水产、花卉苗木、茶叶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沙西榕树、水产养殖产业;杜浔镇万亩水稻蔬菜种植和初加工;霞美牡蛎养殖加工和高优水果等产业集群。2023年,古雷开发区农林牧渔总产值46.46亿元,比2019年增加16.3亿元。其中,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3.75万亩,粮食产量1.83万吨,比2019年分别增加0.22万亩、0.16万吨,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连年丰收。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力,产业配套逐渐完善。“区地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来,古雷开发区不断完善产业规划、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产业循环,进入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重要产业加速集聚的新阶段,已初步形成“芳烃-聚酯”、“烯烃-塑料”两条千亿级石化产业链。2023年,古雷开发区规模工业企业20家,比2019年增加13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88.8亿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多。其中,腾龙芳烃、古雷石化、翔鹭石化和奇美化工4家企业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31.7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92.8%,有力带动全区工业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

    (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效益逐渐显现。随着石化产业园区的加速发展,人口快速集聚,配套产业也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5.3亿元,比2019年增加21.8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共完成增加值39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0%,比2019年增加11.9亿元。

    (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社会活力逐渐增强。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猛。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共96个,比2019年增加16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66.4亿元,比2019年的136.6亿元增加29.8亿元。二是消费潜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亿元,其中,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数由2019年的19家增加至61家。三是外贸进出口持续高质量发展。2023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00.9亿元。

    (五)财政收入总体平稳,民生保障扎实有力。2023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7.8亿元,比2019年的15.4亿元增加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9年的8.7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7.0亿元。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一)重点项目攻坚取得新成效。2023年成立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项目规划建设联审会商机制》《项目招引标准化流程》等项目协调机制,实行项目策划、招引、建设、投产全流程服务管理,全力破解项目落地关键难题,高效推动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完成前期工程建设;总投资711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转轨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能源局联文批复,正式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

    (二)重要产业加速集聚。2023年新投产福化鲁华碳五碳九、盛桐碳四、奇美15万吨ABS及AS等5个项目,累计投产项目达到15个,新开工福海创PTA扩建、兮璞气体等3个项目,全年累计在建项目共16个,总投资929.4亿元;新签约南化苯胺、20万吨电子级碳酸酯一体化等3个项目。

    四、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2019年,古雷港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内的古雷、霞美、杜浔、沙西四个乡镇,成建制委托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实行“区地合一”、委托管理体制,古雷开发区面对“区地合一”社会管理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把提升医疗教育水平、生活品质、社会保障列入社会发展指标,努力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工业新城”,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古雷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开发区人民。

    (一)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启动总面积1970亩的林前片区一期开发,重点实施总投资26.4亿元、总建筑面积61.6万平方米的4个商住项目工作,其中林前佳苑已开工,海悦佳苑已完成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总面积约3300亩的近城片区规划,为中心城区进一步拓展打下基础。

    (二)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畅通交通路网,开工建设松风路、松湖路(一期)等3个城市道路项目,总长度3.9公里。完善管网体系,实施新港城市政排水管道修复改造工程,排查修复缺陷1196处;新建市政供水管网3.2公里、市政燃气管网2.8公里、雨水管网4.3公里。完善商服配套,推动松风酒店(一期)主体结构封顶、九古置地广场加快建设,建成投用古雷新港城智慧体育公园(二期)。

    (三)优化教育医疗供给。开工市医院古雷分院、漳州一中古雷港分校(扩建)、古雷港中学等5个项目,建成庄前小学,新增学位270个,完成区第一医院扩建工程二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5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加快引入市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引进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合作建设林前分校项目,投用后可新增学位1620个;引入市医院专家进驻区第一医院指导,增设重症监护室、高血压专科门诊,有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出台《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完成27个项目竣工验收。策划实施总投资10.7亿元的乡村振兴综合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粮食储备及冷链物流基地与配套基础设施,有序推进省道漳东线等10个路段约12公里农村道路改造提升。

    (五)创新驱动实现跨越。引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21年-2023年以来辖区内的2家企业成功申报2023年第二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成功入库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五、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古雷开发区坚决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时刻绷紧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这根弦,打造安稳祥和、生态宜居的幸福古雷。

    (一)安全网底织密补强。聚焦“核级安全”管理,印发实施《古雷开发区“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制定完善园区企业异常情况管理工作导则、消防救援力量“三联”工作机制,探索实行“四位一体”安全监管模式,实现全区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全覆盖,工作成效作为典型经验在《中国化工报》刊发。增强应急能力,组建海上搜救古雷分中心,成立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古雷队,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化工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古雷石化建成全厂智能管理综合系统、九古集团建成“智慧管廊”系统。

    (二)绿色底蕴更加厚实。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启动石化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循环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制定“十四五”节能降碳改造计划,建成福海创四合一加热炉节能改造等6个减排项目,探索布局“风光核储氢”绿色能源开发建设,鼓励园区企业购买使用绿电1.3亿千瓦时。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完成春达化工、新阳化工等项目污水管线建设;系统推进陈年垃圾清理、海漂垃圾清理、河沟渠潭清淤三大攻坚和超规划养殖整治,完成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20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建设,全区近岸海域海水站位比例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东山湾古雷湾区被列入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名单。2023年全年造林更新2239亩、封山育林1951亩、森林抚育2972亩,超额完成市级下达指标任务。

    (三)社会治理稳定有序。全面深化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府院联动”,严格落实防治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古雷。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成全区“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一体化全覆盖,信访“国重治理”件化解完成率达100%。高位推进“食安创城”,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造石化园区警务团队立体防控运行“5+N”模式,全区公众安全感率年度达99%,“12345”便民服务平台诉求满意率达99.3%,平安建设考评进入全市优秀行列。

    (四)耕保粮安成效显著。坚决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两平衡一冻结”制度,完成部、省两级下发土地卫片图斑整治2053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200亩、新增补充耕地139亩、恢复耕地1383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2万亩、粮食总产量1.8万吨,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古雷开发区在实施了“区地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后,始终秉持“古雷精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把“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作为奋斗目标,把潜力兑现成发展实力,推动古雷从原来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石化新城,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和全省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阔步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