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统计局
七十五载春华秋实 房地产业再创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漳州房地产业发展成就
2024-09-30 09:00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五千余年厚积薄发蕴文明,七十五载乘风破浪济沧海。建国75年,漳州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断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蹒跚起步、高速发展、短暂调整、平稳发展的历程,让龙江儿女“居者有其屋”,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75年回眸,房地产业砥砺奋进

    (一)开发规模稳步提升

    1.开发投资显著增长。75年以来,在厦漳泉大都市圈建设、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支撑下,漳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现稳步增长。199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完成0.51亿元。1999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36亿元,突破10亿元;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2.04亿元,闯过100亿元大关;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58.76亿元,是1990年的703.5倍。1990-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7067.06亿元,年均增长22.0%。

 

01

图1  1990-2023年漳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

    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持续提升,已成为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199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9.2%;200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13.0%,2012年占比达17.6%,2023年更达到了18.3%。2000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深化发展,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等商办地产也出现了长足的发展。2023年,全市办公楼投资、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8.31亿元、31.10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5.1倍、9.0倍。

    3.建设规模不断扩大。75年以来,漳州市房地产开发施工规模持续扩大,新开工面积保持增长,竣工面积不断增加。2000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仅260.80万平方米,2008年突破1000万平方米,2017年突破4000万平方米,2023年达3685.78万平方米,2000-2023年年均增长12.2%。2000年,全市房屋竣工面积仅75.37万平方米,2013年突破500万平方米,2023年达536.34万平方米,2000-2023年年均增长8.9%。2000年,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仅166.30万平方米,2011年突破1000万平方米,2000-2023年年均增长3.6%。

    4.住宅投资占比提高。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漳州市以此为契机,加快住宅建设的步伐,住宅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2000-2013年,全市住宅投资分别完成11.53、10.82、9.42、10.30、16.73、21.11、27.86、50.23、66.68、60.17、84.18、153.77、172.93、242.77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4.3%、63.3%、54.2%、49.1%、51.1%、50.7%、50.3%、60.1%、59.5%、60.6%、52.7%、68.8%、68.0%、68.2%,占比均在70%以下。2014年后,住宅投资占比进一步提升。2014-2023年住宅投资分别完成336.18、367.62、334.86、340.84、545.87、564.10、494.64、431.12、337.95、258.15亿元,占房地产投资比重分别为71.2%、73.2%、72.3%、67.6%、76.6%、73.4%、72.9%、73.5%、71.5%、72.0%。

    5.开发类别更加多样。20世纪80年代,漳州市房地产开发绝大部分集中在住宅上,直到1990年以后,为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开发类别逐渐由原来的以住宅地产为主拓宽至各种类别。以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特房T·one等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以龙人古琴文化村、半月山、宝龙健康小镇等为代表的文旅地产;以佰竹林天颐城、正兴山泉养生小镇等为代表的养老地产;以中盟科技园、华龙科技文化园、国贸智谷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产业地产;以益民新苑、恒晟市美佳苑、长福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东湘苑等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进一步丰富了全市房地产开发类别,有效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成为支撑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行业实力快速跃升

    1.行业规模发展壮大。21世纪以来,漳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行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全市仅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96家,2012年迅速增加至395家,2023年达543家,比2000年增加347家,增长177.0%,2000-2023年年均增长4.5%。从资质等级看,2023年,全市二级以上资质企业114家,比2012年增加102家,增长850.0%,2012-2023年年均增长22.7%。从登记注册类型看,2023年,全市国有控股企业76家,比2012年增加37家,增长94.9%,2012-2023年年均增长6.3%;以民营为主的私人控股企业430家,比2012年增加158家,增长58.1%,2012-2023年年均增长4.3%。

 

02

图2  2000-2023年漳州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

    2.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内一线品牌房企如万科、碧桂园、保利、绿城等相继落户漳州,与福建本土实力房企如建发、国贸、海投、特房等竞先参与项目建设,推动了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均完成投资规模达0.66亿元,比2000年增长633.3%,年均增长9.0%。

    3.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超3500亿元,2012-2023年年均增长15.8%;营业利润超70亿元,2012-2023年年均增长11.7%;利润总额超70亿元,2012-2023年年均增长11.4%;营业收入超600亿元,2012-2023年年均增长12.7%;所有者权益超800亿元,2012-2023年年均增长13.0%。

    4.民企占比大幅提升。90年代初期,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济类型基本上以国有或集体为主,其他经济成分微乎其微。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万科、励欧、碧桂园等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3年,全市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433家,比2012年增加145家,占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79.7%,比2012年提高6.8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房地产民间投资达193.30亿元,民间投资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53.9%,民间投资占据主要地位。

    (三)市场销售持续旺盛

    1.商品房销售面积屡创新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漳州市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置业需求持续释放。200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仅53.71万平方米;2005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71.72万平方米,突破100万平方米;2015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51.80万平方米,突破500万平方米;2023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55.85万平方米,是2000年的10.3倍,2000-2023年年均增长10.7%。2000-2023年间,房地产市场虽然出现波动,但总体上看,全市商品房销售持续旺盛。

    2.商品房销售额持续增长。在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全市商品房销售额也逐年走高。200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仅5.94亿元;2010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达122.21亿元,突破100亿元;2016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达545.73亿元,突破500亿元;2019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达698.30亿元,是建国75年以来全市商品房销售额最顶峰。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楼市逐步降温,2020-2023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完成637.08、664.08、515.04、443.96亿元,但总体上看,全市商品房销售额仍居高位。

    3.住宅销售仍为销售主力。2012-2023年,全市住宅销售面积分别完成292.90、428.80、417.21、498.32、674.80、608.10、696.77、685.97、529.12、547.92、513.61、407.12万平方米,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分别为83.4%、87.6%、87.9%、90.3%、 90.6%、77.3%、80.7%、79.2% 、69.0%、78.7%、73.6%、73.2%,占比均在60%以上。2012-2023年,全市住宅销售额分别完成154.67、253.38、232.82、302.45、494.17、469.71、535.52、594.41、500.56、583.42、498.65、369.54亿元,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78.6%、84.2%、84.5%、87.8%、90.6%、82.3%、83.7%、85.1%、78.6%、87.6%、84.3%、83.2%,占比均在70%以上。

    (四)资金保障更加有力

    1.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393.60亿元,是2000年的15.0倍,2000—2023年年均增长12.5%。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达26.47亿元,是2000年的6.4倍,2000-2023年年均增长8.4%;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达170.15亿元,是2000年的36.3倍,2000-2023年年均增长16.9%。

    2.资金来源有所拓宽。20世纪80年代,漳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是以政府出资为主,直到1990年以后,房地产开发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资金来源中除了企业自筹资金外,还有国内贷款和以定金及预收款、按揭贷款为主的其他资金。2012年以后,除上述资金仍为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外,股票、民间融资、信托资金、港澳台资、外资等融资方式逐步进入了漳州房地产市场,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

    3.自筹资金占比提高。2000-201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分别为4.69、4.21、5.31、6.46、16.66、18.80、27.75、40.58、54.59、45.82、101.85、131.47亿元,占本年资金来源比重分别为17.9%、19.3%、24.2%、26.8%、45.6%、38.7%、35.3%、34.7%、40.1%、29.7%、44.2%、43.4%,占比均在50%以下。2012年后,自筹资金占比一度超过50%,2019、2020年达到50.8%、52.1%,2012-2023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分别为117.61、169.31、211.66、229.15、183.86、226.79、307.98、435.0、421.95、305.88、322.00、170.15亿元,占本年资金来源比重分别为37.4%、36.9%、36.9%、39.0%、28.7%、29.4%、36.4%、50.8%、52.1%、41.3%、43.2%。

    二、75年发展,房地产业成果丰硕

    (一)提升品质,居住环境显著改善

    1.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近年来,漳州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着力推进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满足住房困难群众、新市民、新青年的基本住房需要,不断提升住有所居水平,推动形成房地产长效机制,持续增加民生福祉。“十三五”时期,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65305套,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2819套,基本建成(含往年续建)52146套;实施货币化安置20374套,比“十二五”时期增加17310套;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10657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0061户1648.71亿元;创新模式实施“安得广”项目,有4097户家庭申购受益。

    2.居住条件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住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1992-2023年,漳州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1.30平方米增加至46.71平方米,增加35.41平方米,超过人均30平方米的小康标准,年均增长4.7%;漳州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6.87平方米增加至66.34平方米,增加49.47平方米,年均增长4.5%。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住宅小区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普遍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不断完善,物业管理不断规范,极大地提高了城乡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了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转变。

    (二)改善民生,房地产业贡献突出

    1.拉动经济增长。随着房地产业繁荣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日益明显。2023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达301.43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3%,2012-2023年年均增长9.0%。与房地产建设生产、房地产开发紧密相关的建筑业增加值达689.51亿元,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7.3%,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房地产业涉及的产业链长、相关产业多、关联度大,能够带动建筑、建材、冶金、化工、机械、仪表等50多个行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家用电器、家具、装修、装饰等20多个大类、约2000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2023年全市钢材产量786.73万吨,比2012年增长258.4%,2012-2023年年均增长12.3%;2023年全市资质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45.93亿元,比2012年增长281.6%,2012-2023年年均增长12.9%。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影响家电、家具、装饰等产品,装饰装修也迅速发展壮大。2023年全市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11.49亿元,比2012年增长55.1%,2012-2023年年均增长4.1%。

    3.增加就业岗位。房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城乡居民就业。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房地产业从业人员达1.86万人,比2022年增长102.5%,2012-2023年年均增长6.6%。同时,房地产业也带动了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不仅能带动就业人数的增加,也能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积极作用。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建筑业从业人员达21.37万人,比2012年增长77.4%,2012-2023年年均增长5.4%。除建筑业以外,房地产业的发展还给房地产开发与建设直接相关人员、房屋销售经营和咨询、价格评估、二手房买卖租赁等相关中介服务以及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

    4.推进城市化进程。房地产开发既是城市开发的先导,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2023年末,全市城镇常住人口325.00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70.20万人,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2.0%提升至2023年的64.2%。房地产业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改善了投资环境,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商品房屋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工程,促进了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2012-2023年,全市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由2336公顷提升至542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2.41平方米提升至16.9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1.4%提升至46.3%,公园面积由454公顷提升至1144公顷。

    5.增强地方财力。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涉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等16种税费,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税金及附加超20亿元,比2012年增长48.3%,2012-2023年年均增长3.6%;202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交增值税超20亿元,比2012年增长313.6%,2012-2023年年均增长13.8%。

    75年栉风沐雨,75年沧桑巨变。回首75年的光辉历程,漳州市房地产业成绩斐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进入新时期,漳州市将继续贯彻执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完善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积极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肩负起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及为国民经济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空间、场所和服务的使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