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75年来,漳州市消费市场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漳州市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举措,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增加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商贸流通高质量创新发展。目前,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成效持续显现。
一、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商品市场发展经历了资本主义旧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和加速扩张等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扩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调整和改革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调整社会商业结构,恢复、发展农村集市贸易,鼓励支持集体、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商业发展;通过试行经营责任制、经营承包责任制和“改、转、租、卖”等方式,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成分、多渠道的商业流通网络开始形成。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外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流通领域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少流通环节的“三多一少”的良好格局,市场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发展。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2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家,共实现零售额60.0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9%;私营企业2676家,实现零售额325.5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6%;有限责任公司101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共实现零售额47.4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国有控股企业121家、集体控股企业2家,共实现零售额40.01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
目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中,基本实现了从政府定价向市场机制定价转变,当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显现。近年来,商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改革开放后(1978年)的4.18亿元扩大到2023年的2080.09亿元,增长496.6倍,年均增长14.8%。
(二)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消费能力着力提升
改革开放给消费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壮大,漳州市的贸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反映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与规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于1997年、2010年、2015年、2023年分别跨过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大关;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漳州市贸易单位共3838家,2023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漳州市贸易单位已达37609家,是2008年的9.8倍,其中限额以上法人贸易企业2967家,限额以下法人贸易企业34642家,全市贸易行业发展迅速,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978-2023年主要年份漳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指数
年份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指数(上年为100) |
1978 | 4.18 | 112.7 |
1985 | 11.24 | 124.0 |
1994 | 52.21 | 131.3 |
1997 | 104.56 | 120.3 |
2003 | 217.48 | 111.2 |
2006 | 307.48 | 112.5 |
2008 | 432.73 | 120.2 |
2010 | 559.83 | 112.7 |
2011 | 649.42 | 116.0 |
2012 | 729.87 | 112.4 |
2013 | 837.98 | 114.8 |
2014 | 953.48 | 113.8 |
2015 | 1086.51 | 114.0 |
2016 | 1248.15 | 114.9 |
2017 | 1419.22 | 113.7 |
2018 | 1627.07 | 114.6 |
2019 | 1786.35 | 109.8 |
2020 | 1697.15 | 95.0 |
2021 | 1804.57 | 106.3 |
2022 | 1904.21 | 105.5 |
2023 | 2080.09 | 109.2 |
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市委、市政府通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深刻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52年123元/人提高到1989年1212元/人,首次突破1000元/人,1993年突破2000元/人,1995年突破3000元/人,1997年突破4000元/人,2000年突破5000元/人,2007年突破10000元/人,2023年突破30000元/人,直到2023年为32831元/人,年均增长8.6%。与新中国成立初相比,市场中生活资料类商品已由短缺匮乏、种类单一向供给充裕、品种繁多转变,丰富的商品使人们的即期购买欲望增强,消费需求日愈强劲,购销日愈活跃,消费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80.09亿元,是建国时(1949年)的96747倍,年均增长16.8%。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随着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扩大内需将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积极适应居民消费观念与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经营手段与内容,努力实现消费场景融合创新,带动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商直播蓬勃发展,2023年漳州限额以上实物网上零售额65.86亿元,是2014年的104.1倍,年均增长67.6%。与此同时,以连锁、自选为特征的超市以及仓储商店大卖场等,开始迅速进入公众视野,商品种类丰富多样,激发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1949—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速达到12.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23年达到9.1%。
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商品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一)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漳州市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发生了根本变化,带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6.15亿元,是2014年的7.6倍,年均增长66.3%。另一方面,为解决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进程中城乡不平衡等问题,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下,市委、市政府通过积极实施农贸市场促消费活动、年货节、线下展销会、美食嘉年华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意愿,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政府也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发放消费券,引导居民在线下零售商超、特色产品、餐饮住宿、家具家电、加油等场景消费。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0.25亿元,是2014年的14.1倍,年均增长93.7%,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2014年的7.0%提高至2023年12.1%。
在城乡结构不断改善的同时,漳州市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推动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在城市发展方面,聚焦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投资保障政策效果;在乡村振兴方面,推广宜居宜业的“千万工程”经验,提升文化旅游效能。最终,依托城市和乡村作为落实消费基础设施的有效场景,从而实现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生态绿色发展、城乡消费基础设施有机融合。
(二)注重调整商品结构,提高消费升级类商品比例
建国75年来,漳州市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由主要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逐步转变为以居住、交通、通讯、医疗健康保健、教育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需求。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质量、高档次、高营养、新口味的商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用于文化、娱乐、保健、绿色消费等精神享受方面的商品销售比重逐步上升。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5.52亿元,比2010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12.9%;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3.32亿元,比2010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11.5%;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97亿元,比2010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16.5%。90年代末至今,以汽车、住房、通讯为主导的享受型消费,消费热点推陈出新,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3年,限额以上家具类零售额8.88亿元,比2010年增长106.6倍,年均增长43.2%;限额以上建筑及装潢类零售额13.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7倍,年均增长23.0%;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109.79亿元,比2010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12.3%。
此外,自2019年下半年5G技术正式商用以来,快速拉动信息消费增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品消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到普遍的跨越式发展。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达到5.32亿元,是2019年的2.2倍,年均增长22.4%。据统计,2023年全市移动电话总数达到558.3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22.77部。
(三)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加快服务消费扩容提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一是餐饮消费增速领跑。2023年,居民聚餐、到店就餐等需求集中释放,驱动餐饮收入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餐饮收入增速始终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餐饮收入规模创新高,2023年,餐饮收入达57.30亿元,增长18.8%。二是文娱消费迅速回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快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漳州市对外开放程度增强,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大幅攀升,对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发展起到很大带动作用。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460.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1%,是2005年的11.5倍;实现旅游总收入8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6%,是2005年的20.2倍。2023年末全市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36个。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2023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的零售额为59.46亿元,增长18.9%。三是数字赋能热点涌现。2020年首次提出数字赋能以来,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趋势。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带动线上消费市场增速不断提高,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65.86亿元,比2020年增长84.3%。
三、流通方式加速创新,市场流通渠道不断畅通
(一)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流通渠道不断拓宽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应用,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快递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80%左右的快递运单来自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与快递物流业形成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漳州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5.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1.37亿元,是2013年的8.5倍。邮政函件业务110.60万件,包裹业务6.43万件,快递业务量57883.85万件,其中快递业务量是2013年的32.3倍。
(二)供给主体多元发展,小微企业释放能量
小微企业借助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自身经营“短、平、快”等优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早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大众化消费增速加快,网络购物火爆,消费需求向多样性和个性化方向迈进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则凭借自身经营方式灵活、顾客群体广泛、经济实惠等优点保持较快增长,对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全市限额以上小微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18.3%,高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8.9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2个百分点。
(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由传统“提袋式消费”商业模式转向“体验式消费”模式,由满足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需求转向满足人类精神层面需求的新消费模式,新兴业态应运而生。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下,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城市商业综合体、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订酒店、电视电话购物等新兴业态从无到有,不断涌现,带给人们全新的购物体验和消费观念。2024年上半年,漳州市限额以上网上零售累计39.93亿元,同比增长18.0%,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此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供给端不断创新的结果,已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自漳州万达广场、沃尔玛、天虹广场、宝龙广场、吾悦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入驻以来,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游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不断发展壮大,改变漳州城乡居民传统的购物方式、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的整体品位,推动消费增长,形成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如,2023年9月新开业的吾悦广场经营租赁商户192户,全部可出租面积5.32万平方米,车位数1080个,全年总客流量24.0万人次,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197人,实现全年销售额2.03亿元;龙文万达广场经营租赁商户155户,全部可出租面积9.40万平方米,车位数1820个,全年总客流量14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5%,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674人,实现全年销售额8.06亿元,显示出“一站式消费”经营模式的发展优势,为漳州市的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新中国成立75年,漳州市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流通效率明显提升,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漳州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实现漳州人民高品质生活,谱写好漳州消费市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