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统计局
七十五载砥砺前行 云霄发展硕果累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云霄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24-09-30 17:20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首都北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其气势之磅礴、豪情之壮志,堪称震古烁今。自此,云霄地区亦获得解放,踏上了加速发展的车道。岁月流转,云霄县始终坚定不移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值此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回首往昔,更进一步”,云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征程中,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新步伐,书写了辉煌灿烂的新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始终把老百姓放在首位,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人均水平实现了稳步提高,财政收入显著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一)经济规模持续稳步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自建国以来,云霄经济发展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持续增长,其发展轨迹从建国初期的摸索前行,历经改革开放后的高歌猛进,现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具体而言,云霄经济总量从建国初期的0.09亿元起步,历经30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至1979年达到0.8亿元,实现了经济总量的8.6倍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云霄经济更是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于2012年成功跨越百亿元大关,随后在2015年实现对150亿元的突破,再至2017年,经济总量更是跃升至200亿元以上。2023年,全县上下一心,顶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最终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显著提升,达到了303.44亿元的新高度。从建国初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到如今核电能源新城的崛起,云霄75年的沧桑巨变,正是新中国75年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末流跃升至全球第二,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这一切成就均源自于75年前那一声震撼世界的宣告,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二)人均水平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人均生产总值实现了显著提升。就云霄而言,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派积贫积弱的萧条景象;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时,人均也仅达到215元, 2007年,这一数值跃升至新的高度,成功突破1万元大关;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2016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在2018年,我们再次迎来重大突破,人均生产总值顺利跨越5万元门槛,达到5.6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从4万元到5万元的跨越,我们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至2023年,全县人均GDP已稳步迈入“七万元”时代,达到7.35万元,这一成就标志着,云霄县已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地区行列(根据世界银行所制定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分类标准)。

    (三)财政收入实现了显著提升与增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推进,云霄财政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云霄也只是一个小农村,到1978年时改革开放财政收入仅1413万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高速发展,云霄财政总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至2016年已突破10亿元大关,至2023年更是达到了17.62亿元的新高度,这一数字与建国初期相比天差地别。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为云霄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有力推动了全县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积极发展工农业,立足于协调各产业的均衡发展,大力践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供给保障能力的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农业基础得到了全面巩固与提升,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也愈发凸显。各行各业均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共同绘就了云霄经济社会繁荣兴旺的壮丽画卷。

    (一)农业生产得到持续巩固与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云霄农业生产长期以农业种植为主,内部结构较为单一。1965 年,云霄农、林、牧、渔业四个行业之间的产值结构为80.7:3.2:13.9:2.2,一直延续至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时的83.3:4.3:10.4:2.1。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开始全面“开花”,农业结构逐步走向多元化、现代化。1979—2023 年,云霄牧业、渔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 12.9%、20.4%(包含价格因素影响),分别高于同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 0.2个、7.7个百分点。渔业所占比重得到较大提高,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同步调整为47.3:1.5:11.0:40.2,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农业基础稳固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山海共进、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云霄渔业的发展源于向海洋要粮食的构想。云霄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东南与东山县隔海相望,西与平和县接壤,南与诏安县交界,北与漳浦县毗邻,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特区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降雨丰富,光照充足,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漳江自西向东贯穿云霄县域,于漳江口流入东山湾。云霄县海岸线迂回婉转,长78.006公里。有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2360公顷,水质优良。潮间带滩涂面积3000公顷,30米水深线内浅海面积5722公顷。宜人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水质等资源成为云霄县构建“蓝色粮仓”的优势。

    (二)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实力日益增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致力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云霄县始终不渝地将实体经济的强大视为县域发展的坚实基石与核心要义,同时,将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视为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与实力的重中之重。在此战略蓝图的引领下,云霄经济版图持续拓展,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建国初期,云霄的工业基础几乎为0,到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也仅0.35亿,至202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95.06亿元,与改革开放初相比,实现了500多倍的跨越增长,彰显了云霄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

    围绕云霄列屿核电站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云霄精心布局,实施了系列科学严谨、高效精准的招商引资举措。这些举措旨在广泛吸纳投资资源,促进相关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优化升级,为县域经济的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坚信,通过这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将进一步巩固县域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漳州经济的全面振兴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第三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云霄第三产业已迈入崭新发展阶段,伴随着市场的蓬勃繁荣而持续兴盛,成为稳固就业、促进经济稳定的中坚力量。第三产业之发展,正稳步驶入快车道,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至2023年,云霄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1.10亿元,相较于1978年,实现了700多倍的显著增长,其增速远超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成为驱动云霄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过去的75年间,第三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正加速构建。具体而言,1978年第三产业占比仅为24.4%,至2012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为34.7%,而至2021年,这一比例已历史性地突破40%大关,达到41.5%,标志着第三产业已牢固确立为云霄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点。

    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方针,力保“三驾马车”稳健运行。十八大以来,云霄县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中。我们全面加强投资建设的推进力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不遗余力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确保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能够稳健运行,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一)投资步伐持续加快,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改革开放以来,云霄县紧抓历史发展机遇,将工作重心聚焦于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之上,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有效投资的战略举措。全县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持续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攀升,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积极态势,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具体而言,1978年,云霄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0.09亿元,至2012年,云霄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成76.82亿元,增长850多倍;2013年,实现历史性跨越,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9.53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55.6%;至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近250亿元,相较于2012年,实现了2.4倍的显著增长。

    近年来,云霄县依托核电项目这一重大发展引擎,坚定不移地提升投资质量,推动投资增速实现合理换挡,固定资产投资逐步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型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至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90亿元,彰显了云霄县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与显著成效。

    (二)消费市场呈现繁荣兴旺、活力四射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与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显著提升,传统的单一销售模式逐步转型,超市、连锁经营店、专卖店以及电视购物、直销、网络购物等新兴商业模式蓬勃兴起,成为主流。消费市场规模由此得以显著扩张,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地位日益凸显。

    1978年,云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0.3亿元,至2015年已成功跨越50亿元大关。至2023年,该数据已跃升至128.41亿元,较改革开放初期实现了400余倍的强劲增长。近年来,伴随网络消费等新兴消费形态的快速兴起,云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商品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愈发明显。

    (三)对外贸易领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云霄县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并紧抓历史机遇,积极谋划,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在此过程中,坚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战略,不断深化和拓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与层次,有效提升了对外开放的整体效能。至2023年,全县出口商品总额已跃升至8.48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之于2012年,实现了3.4倍的增长,彰显了云霄在对外贸易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显著进步。

    近年来,为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工作,云霄县勇于探索,积极作为,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具体而言,采取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带队外出招商的举措,同时,强化部门协同,实施联合招商,凝聚了强大的招商工作合力。此外,云霄县还高度重视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工作,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外资企业构建了更加优质的投资环境,进而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纷至沓来,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实施,不仅大幅提升了云霄的对外开放水平,更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全体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积极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逐步完善卫生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气象,开创了云霄发展新篇章。

    (一)文化教育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全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设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各一所,乡镇(街道)文化站达到十座,民间职业剧团增至十二个,影剧院两座,图书馆藏书总量达三十八万四千册,实现了电视节目与广播节目的全面覆盖。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云霄县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教育事业实现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涵盖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特殊教育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至2022年,全县普通中小学数量达到八十二所,在校学生总数为五万二千六百人,专任教师队伍规模扩大至三千七百九十五人。近年来,云霄县始终将农村义务教育置于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投入,着力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队伍质量实现了显著提升。

    (二)医疗卫生长足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持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截至2022年底,全县范围内已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共计288个,相较于2020年,实现了8.3%的增长率,成功构建了涵盖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及门诊部(含诊所、医务室、护理站)在内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全县床位数达到2141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2140人,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此外,云霄县正加速推进县医院的新建项目,该项目目前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阶段,预计不久后将正式投入使用,为云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在发展中强化民生福祉的核心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积极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此过程中,云霄县不断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使人民生活水平迈入了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云霄县致力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亦呈现持续缩小的良好态势。至2023年,云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4297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亦攀升至25461元,标志着城乡差距正逐步得到有效缩小。具体而言,该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已优化至1.69,彰显了城乡均衡发展的显著成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深入实施以来,云霄上下一心,坚决贯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扶贫开发工作核心目标,奋力攻坚克难,最终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二)社会保障逐步健全。新中国成立以来,云霄县在社会保障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制度体系逐步构建并日趋完善,其覆盖范围实现了广泛拓展,社会保障水平亦实现了稳步提升,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9.9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攀升至19.66万人。同时,失业与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也分别增至2.52万人与4.39万人,较上一年度分别实现了17.1%与2.4%的显著增长。

    在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方面,云霄县亦展现出坚定的责任担当。2021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总额达到4.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6.9%,相较于2012年,这一比例提高了4.8个百分点,彰显了政府对于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

    此外,云霄还致力于不断提升最低保障标准,以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2021年,全县共有1039名城镇居民与9468名农村居民获得了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也彰显了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与帮助。

    (三)城市品质显著提升。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云霄县始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致力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与结构,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市民化转变,显著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具体而言,2012年,云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9%;而至2018年,这一数据已攀升至52.1%,标志着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越了乡村人口,云霄由此正式迈入了“城市时代”,实现了从“乡村时代”到“城市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云霄县持续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步伐显著加快。截至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41.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比已达56.4%,相较于2012年,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12.5个百分点。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云霄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也反映了城镇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扬帆破浪正逢其时,云霄正处于发展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均达历史新高度。新起点,新启航,新征途,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之下,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敏锐捕捉机遇、勇于站在时代潮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统领,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绘就富美新云霄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画卷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