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统计局
古雷开发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 创建古雷绿色石化新城
——“喜迎二十大”漳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报告之二十八
2022-10-14 11:18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发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古雷开发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以及市委的决策部署,推动石化基地和经济社会民生事业等发展迈上新台阶。古雷开发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自身放在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全省石化产业“两基地一专区”重点建设区域、全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核心主阵地的大格局里去谋划,通过提升产业规划、完善公用配套、优化营商环境、畅通产业循环,进入了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重要产业加速集聚、企业效益加速提升的新阶段,先后荣获“十三五”化工园区发展进步奖,入选“中国智慧化工园区”“中国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单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30强。

一、区域条件优越独特

古雷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中东、东南亚原油及化工产品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国内乃至东北亚市场的重要节点,在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辐射福建石化终端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1.建港条件优越。古雷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具有水位深、风浪小、不淤积等特点,规划码头岸线25.8公里,全年作业天数达320天以上,年港口吞吐能力可达2亿吨。

2.环境容量可观。古雷石化基地三面环海,淡水和土地资源丰富,每天纳潮量超10亿立方米,扩散条件好,环境容量优于国内绝大多数化工区。

3.享受特殊政策。享受国家发改委台资项目核准特殊政策,审批程序简化便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支持“引导国家重大石化项目向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布局,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

4.园区配套完善。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成套化工模拟装置训练基地、全国七大石化基地最大的事故应急池,园区一体化配套公共管廊、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

5.实行封关运行。古雷已完成整岛搬迁,50.9平方公里核心区内无常住居民,从源头上解决化工项目“邻避”困境,是国内首个封关管理的石化园区。

二、综合实力稳步跃升

古雷开发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化工园区潜力十强,2020年正式进入中国化工园区30强行列,切实将潜力兑换为实力。

1.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石化基地进入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重要产业加速聚集的新阶段,累计引进石化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突破1200亿元。福海创PX、PTA全面投产,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两岸合资合作规模最大的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百万吨乙烯项目竣工投产;投资近千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列入中石化集团重点推进项目;台湾百大企业奇美集团、台聚集团及国内知名石化企业新阳、中怡、濮阳惠成等一批中下游精细化工项目纷纷落户;石化产业落地所需的公用工程已全面展开,公共管廊、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公共设施全部采用一体化的模式,由专业机构运营,华能、华润等世界500强企业已入驻。

2.体制机制迸发活力。2019年实行“区地合一”委托管理体制,下辖四镇一场,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机构职能更加健全,运行效率更加高效。承接市级行政审批权限、漳浦县审批事项主项及子项,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企业项目从进入审批程序到开工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开办企业实现当天办结;建立园区项目协调机制,实行“一个窗口”清单化服务,为落地企业提供全周期跟踪服务,海关总署特批设立古雷海关,口岸单位集中办公实行一站式通关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环安监管不断加强。率先在全国石化园区中实现封关运行管理,从源头上破解“邻避效应”。完成腾龙翔鹭项目约28万项质量问题的整改修复,推动与省属和市属国企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并安全恢复试生产。引入国内领先的第三方团队上海守安集团常驻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引入世界500强杜邦公司等一流安全管理体系。建成国内领先的成套化工模拟装置训练基地、5万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固废处置中心、空气自动检测站、海上溢油应急设备库等安全基础设施。

4.产城融合深入推进。累计投入20亿元建成沿海大通道、次五路、新港城配套道路等10条市政道路,共40公里;获批全国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并进入实施阶段。生产生活配套不断完善,“达达通”公共自行车系统、道安工程、海防路等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竣工投用,新港城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宜居指数不断提升;建成集酒店、休闲、康养、娱乐于一体的碧海欢乐岛旅游度假项目,纳入全国社会足球场设施建设示范点。

三、经济指标向好向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雷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需求端稳步回暖,经济增长更趋均衡。2021年全年实现GDP1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高居全市第一,比2015年的61.90亿元增加68.11亿元,总量翻了一番。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2%、30.5%、10.7%,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0.7:36.0,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1.农业生产呈现良好趋势。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72亿元,增长1.6%,其中:农业12.14亿元,林业0.19亿元,牧业2.00亿元,渔业26.8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6亿元,各业比重为28.4:0.4:4.7:62.8:3.7,以渔业为主。与2015年的26.23亿元相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16.49亿元,农业生产年年丰收。

2.工业经济持续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经济持续发力,特别是2019年区地合一以来,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9.9亿元,同比增长42.3%,总量比2015年增长了328.26亿元。增速由2015年的第15位提升至全市第一位。

3.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8亿元,其中项目投资完成176.5亿元,工业投资完成101.7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864万元。与2012年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量达101.7亿元,增速达135.3%。2021年,全区共有省级重点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1508.8亿元,市级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2066.9亿元。

4.以石油制品为主的贸易行业兴旺发达。贸易业主要以石油制品贸易为主的批发业。近年来,批发业销售额规模基本都占全市批发业销售额的20%以上。同时,古雷开发区抓牢“中国榕树之乡”招牌,对接榕树协会和当地较大较强苗木企业家,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提升数据的路子,2020年以漳州市东青贸易有限公司为引领,参与古雷开发区直播带货活动。2021年,包括家用电器、商超、加油站在内的其他限上商贸企业,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云闪付等APP抢券满减等新业态消费方参与各项促销费活动。

5.以码头为主的服务业快速发展。由于化工产品运输仓储的需要,古雷开发区以码头服务为主的仓储运输业发展比较快速,通过服务政策的启动,政府的推动,化工项目的拉动,市场联动等,加大了该行业的发展力度,促进了码头服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全区已有其他交通运输业3家,分别为:漳州古雷海腾码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翔鹭码头投资管理(漳州)有限公司、福建漳州古雷石化码头有限公司,仓储运输业营业额规模基本都占全市其他交通运输业的50%以上,为全市GDP的增长作出较大贡献。

四、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雷开发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发展石化为主业,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重大产业加速集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争当先锋,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1.着力提速项目攻坚。牢固树立“抓发展是硬道理、抓项目是真功夫”理念,启动实施总投资3406亿元产业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健全重点项目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项目策划、招引、前期、建设、投产全过程闭环管理,推动福海创PX、PTA项目持续稳定生产,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产值突破360亿元;总投资345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总投资37.5亿元的奇美ABS及AS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投产;总投资420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合资合同签约;总投资732.9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221亿元的天辰己二腈系列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厦门国贸聚酯等17个项目新签约,合计总投资超900亿元,形成项目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

2.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大力倡导“妈妈式”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388公顷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处置,成为2018年以来全国首个取得国务院批复的民用填海项目;推动首批24712亩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顺利获得省政府批复,批复面积全省第一;全年完成奇美PC、碳五碳九、垒知等31个项目4369亩用地报批;力促杜浔盐田废转、园区回填料海砂开采等问题成功破解、顺利获批。

3.着力完善园区配套。启动实施总投资489亿元产业配套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产业项目落地所需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公共管廊、污水处理等公用配套全面实施。推动全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液体散货化工码头—古雷作业区南15-19号码头建成投用,新增年码头吞吐能力780万吨;航道三期工程全面竣工,具备30万吨级油船全潮通航能力;列入国家试点的增量配电改革项目有序推进,古雷能源科技公司取得配售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石化基地第二电源通道—东林至海园220千伏电力线路启动送电,电网安全供电能力由50万千瓦提升至100万千瓦,园区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北部工业污水处理厂投用,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华润燃气一期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日供气36万立方米;16.75公里石化公共管廊、15.4公里电力主管廊全线贯通投用。

4.着力深化对台融合。充分发挥大陆唯一台湾石化产业园区优势,持续做好“通、惠、情”文章,全力打造闽台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年新投产台资项目3个,总投资385.5亿元;新开工台资项目1个,总投资11.5亿元;新签约台资项目1个,总投资12亿元;已投产台资项目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32.85亿元;兑现台资企业到资奖励552万元;两岸合资合作规模最大石化产业项目-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项目首船乙烯产品销往台湾,精准打通“古雷-高雄”石化产品通道。

5.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厦门大学古雷石化研究院揭牌成立。

五、民生事业更好更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雷开发区始终坚持奋斗为民,民生事业更好更实。

1.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要求,制定《古雷开发区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化工作导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平战结合、高效转换的指挥体系,全面推行“五最+科技”精准防控措施,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效,自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区至今保持零确诊、零疑似病例发生。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投入227万元新购置核酸快速检测方舱,核酸日混检能力达10万人份;推动区疾控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2.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启动实施总投资115亿元民生事业项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3所学校、4个医卫设施、4条市政道路、城乡供水一体化等15个民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17.31亿元的3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中小学校设施维修改造,建成杜浔中心学校等7所小学校新教学楼;沙西第二中心幼儿园、杜浔第二中心幼儿园、沿海大通道至省道漳东线沙西段连接线、区第一医院旧住院楼装修改造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投用。推动漳州一中古雷分校揭牌成立,力争三年内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让企业员工和群众子女在区内便可享受到优质教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揭牌成立,沙西卫生院中医馆建成,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总投资2.2亿元的欢乐岛全国社会足球场试点项目部分建成投用,成功承办中国足协女子乙级联赛;总投资12.5亿元的港城大道顺利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持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挂钩帮扶机制,全区694户20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培育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县级3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县级2家;所有行政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全覆盖。投入500余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深化“两高”沿线环境整治,新建改造城乡公厕7座,完成裸房整治83栋,平改坡44栋,建立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投入2231万元实行乡镇生活垃圾日常保洁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4800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村镇占比达50%以上。

4.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将发改、建设、市场监管等6个领域共360项行政许可事项,划入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窗口无否决权”和“否决逐级快速上报”制度,设立“企业开办一件事一站式”综合窗口和“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企业开办审批实现“1天+零成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雷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