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胜利。
一、发展实力展现与日俱增的新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均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显著增加,综合实力展现与日俱增的新跨越。
(一)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经济总量跨入百亿元大关,2015年跨越150亿元,2017年突破200亿元。2021年,全县上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81.9%,2013 -2021年年均增长6.9%。
(二)人均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均生产总值也稳步提升。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为2.54万元,折合4033美元;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28万元,折合5366美元,超过5000美元;2016年再上新台阶,超过6000美元;2017年突破7000美元,2018年再次突破8000美元;2021年人均生产总值达5.75万元,折合9014美元,突破9000美元。
(三)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发展加快,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6.38亿元,2016年超过10亿元,到2021年达到13.65亿元,是2012年的2.1倍,2013 -2021年年均增长8.7%。财政实力的增强,对全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27.35亿元,是2012年的2.0倍。
二、三次产业呈现日益兴旺的新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牢固树立工业立县的思想,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基础巩固提升,工业主导不断增强,服务业支撑日益突显,各行各业呈现日益兴旺的新气象。
(一)农业生产巩固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9.84亿元,比2012年增长53.7%,2013 -2021年年均增长4.9%;粮食总产量达到4.87万吨,比2020年增长3.7%;蔬菜总产量18.65万吨,比2012年增长67.6%;园林水果产量28.5万吨,比2012年增长28.5%;肉类产量2.52万吨,比2012年增长83.9%。近年来,围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发展目标,云霄充分发挥农业禀赋优势、突出资源特色,高效整合农业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N”方式,进一步构建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现代高新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得到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草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持续扩大,茶叶、园林水果和食用菌产量稳定增长。2021年,我县蔬菜、茶叶、园林水果、花卉及盆景园艺、中草药材和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产值33.82亿元,比2012年增长26.4%。
(二)工业生产逐步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坚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立县之本,把发展制造业作为强县之基,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工业规模和实力日益增强。工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86.76亿元,比2012年增长62.9%,2013 -2021年年均增长5.6%。亿元企业占比较高,2021年,全县有47家亿元企业,实现产值达152.9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81.9%,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有9家,实现产值68.77亿元,占比达36.8%;2亿-5亿元企业有18家,实现产值55.37亿元,占比29.6%。近年来,全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老产业齐发力互促进。2021年,全县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9.2%;高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为11.8%。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2021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为98.17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2013 -2021年年均增长8.8%,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1.9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金融业、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1%、9.1%和7.5%。十年间,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2017年,服务业占比达37.8%,比2012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2021年首次超过40%,达41.5%,比2017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服务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三、三驾马车迈出稳健运行的新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深入贯彻落实“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融入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有力推进投资建设,努力培育消费热点,全力扩大对外开放,三驾马车迈出稳健运行的新步伐。
(一)投资步伐不断加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抢抓发展机遇,聚焦重大投资项目建设,采取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措施,全县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投资保持较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1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25亿元,增长52.8%;2013年实现超百亿目标,达115.53亿元,增长57.7%;2017年,全县完成投资将近250亿元,比2012年增长2.4倍。十九大以来,全县大力提高投资质量,投资呈现增速换挡的发展新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8.44亿元,比2012-2016年五年累计完成数增长29.3%。
(二)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和支出大幅提高,相对单一的传统销售方式逐步被超市、连锁经营店、专卖店以及网购等多种新型业态所取代,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消费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01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倍,2013 -2021年年均增长13.4%。近年来,随着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全县商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夯实。2021年,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等体现消费提档升级的商品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达1.30亿元。
(三)对外贸易深化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下大力度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全县出口商品总额实现5.5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4倍,2013 -2020年年均增长11.6%。近年来,云霄实行党政领导外出招商、部门联合招商机制,强化外资企业服务,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12-2021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共达5.88亿美元。
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上下不懈努力、顽强拼搏,统筹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一)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十年来,云霄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不断繁荣。2021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个,民间职业剧团11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体育场馆3个,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全面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形成覆盖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体系。2021年,全县普通中、小学85所,在校学生5.20万人,专任教师0.38万人;幼儿园136所,在园幼儿1.56万人;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32万人,专任教师9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5人,专任教师20人。近年来,云霄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为58.4%,比2020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二)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形成由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278个,比2020年增长4.5%;医疗床位数2021张,比2012年增长77.0%;卫生技术人员1955人,比2012年增长66.3%。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力度逐步加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研发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全县规上工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3.98亿元,比2012年增长3.7倍,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比2012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4.03亿元,比2012年增长3.9倍,占新产品产值的比重为39.6%,比2012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企业拥有科技机构数37个,比2012年增长1.5倍;技术改造经费支出0.54亿元,比2012年45.0%。2021年,全县本年专利授权346项,其中:发明9项,实用新型270项,外观设计67项;全县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6项,比2020年增长11.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件,比2020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
五、人民生活进入全面小康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进入全面小康的新阶段。
(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统筹城乡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72元,比2012年增长99.8%,2013-2021年年均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65元,比2012年增长1.3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9.5%。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7,比2012年下降0.05个百分点。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9年6月,云霄成功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41个贫困村、3143户10415人全部实现脱贫。
(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末,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9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66万人,参加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2.52万人、4.39万人,分别比2020年增长17.1%和2.4%。2021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9%,比2012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2021年,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039人、9468人。
(三)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霄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城镇布局结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9%;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2.1%,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标志着云霄由“乡村时代”步入“城市时代”。2021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为22.78万人,占55.3%,突破55%,比2012年比重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建成南湖湿地公园、市民公园、郊野公园等休闲活动场所,完成楼仔脚、旧实小、渡头、复兴东、下港等片区征迁改造,将军大道北段、红旗路、和田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完成云漳路、江滨路、金霞路北段等道路改造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回望过去,十年历程创造辉煌伟业;走向未来,新的征程擘画伟大梦想。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县正处在发展转型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机遇、挑战前所未有。奋楫扬帆,砥砺前行。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奋斗,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谱写富美新云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备注:全县数据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贫困村数、贫困户数和人数、科技等数据外均含常山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