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统计局
漳浦:“数”说金漳浦十年发展 新理念引领古郡谱新篇
——“喜迎二十大”漳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九
2022-09-20 08:50 来源:漳州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漳浦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县经济稳步发展,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一、总体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人均GDP接近7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由2012年的216.3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83.61亿元,GDP总量实现翻番,2013-2021年年均增长6.8%。随着经济总量持续壮大,人均发展水平也稳步提升。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于2019年首次突破6万元,2021年达到68700元,为2012年(26366元)的2.61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6.4%。

(二)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收入总量持续扩大。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0.38亿元,相比2012年的20.87亿元,增长了141.4%;2013-2021年,总收入累计超过三百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年达到36.63亿元,相比2012年的14.09亿元,增长了160.0%;2013-2021年,地方收入累计215.54亿元,年均增长11.2%。随着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持续扩大,人均财政实力也明显增强。2021年,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千元,达到4312元,为2012年的2.51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8%。政府财政实力的增强,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需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主要指标占比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漳浦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占比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至2021年,漳浦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11.6%,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8.5%,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9.1%,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12.9%,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14.3%,比2012年提高5.0个百分点。

二、坚持创新发展,产业提升成效突出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1.5%。至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R&D经费支出7.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7%,比2014年提高0.28个百分点。至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1665件,为2012年(142件)的11.73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31.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19.60件,为2012年的11.33倍。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呈现三二一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2.5:38.6:38.9调整为2021年的16.8:38.2:4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了5.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了6.1个百分点,“三二一”发展格局更加突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动力。至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0%,高出第二产业6.8个百分点,相比2012年扩大了6.5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农业基础持续稳固,特色农业发展较快。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接近200亿元,达到182.57亿元,为2012年(93.61亿元)的1.95倍;按可比价计算,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其中农、林、牧、渔、副五业年均分别增长3.1%、9.9%、5.8%、4.0%、4.0%。农林牧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21年,农业产值61.05亿元,占比33.4%,比2012年的36.0%下降2.6个百分点;林业产值4.42亿元,占比2.4%,比2012年的1.8%上升0.6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24.73亿元,占比13.5%,比2012年的15.9%下降2.4个百分点;渔业产值86.42亿元,占比47.3%,比2012年的42.3%上升5.0个百分点;专业及辅助业产值5.95亿元,占比3.4%,比2012年的4.0%下降0.6个百分点。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1.36万吨,园林水果产量24.51万吨,畜禽类肉产量6.25万吨,蔬菜产量73.40万吨,水产品产量42.09万吨,继续保持农产品产量和供应稳定。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一批贯通三次产业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漳浦蝴蝶兰、天福茶叶、万辰金针菇、佛昙河豚、古雷鲍鱼、霞美牡蛎、六鳌蜜薯、石榴填鸭等“金漳浦”字号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全力打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2.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至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81.50亿元,为2012年(59.56亿元)的3.05倍,按不变价计算,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1%,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2021年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6家,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65.13亿元,为2012年(188.37亿元)的4.59倍。古雷石化基地2012年初步建成,2013年试投产工业产值接近51亿元,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53.58亿元。临港工业快速崛起,古雷石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成为漳浦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3.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服务业加快发展。至2021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62.6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0%,比201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9%,比同期GDP年均增速快4.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发展较快,2021年分别完成49.10亿元、21.38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分别为18.7%、8.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5.8、4.1个百分点。

三、坚持协调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内生动力保持强劲

1.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投资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2年的164.2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20亿元,2013-2021年投资总量累计达2856.5亿元,年均增长7.7%;投资效益逐步提升,每万元投资产出GDP由2012年的1.32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82万元,年均增长3.6%。产业项目投资再获新突破,总投资超300亿元的联盛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实现落地建设,成为继古雷石化后首个落地漳浦的百亿级工业大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2017-2021年,累计投入406亿元,实施城建项目459个,打通印石中路、府前唐街、金鹿东路,提升改造蓝理路、工业南路,建成迎宾大道、金浦大桥、红色旅游道路、沿海大通道及佛昙湾、旧镇湾跨海特大桥等一批互联互通项目和文庙、武庙、旧县衙、蔡新府第、净凉阁广场等一批千年唐郡文化复兴工程,鹿溪、九曲岭、海岸新城等片区加快开发,新都城市广场、永嘉天地城市广场、佛昙联创城市广场等商圈竞显繁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打造绥安大埔—旧镇后垅、官浔溪坂—南浦后坑、深土近院—佛昙东坂3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创建官浔、盘陀2个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及95个市级以上试点示范村,打造美丽乡村54个,获评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县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42.9%提升至2021年的56.5%,提高了13.6个百分点。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高速公路网累计建成超60公里;固定电话用户超11万户,手机终端用户达84.9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突破27万户。

2.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突破100亿元,2018年突破200亿元,2021年达258.39亿元,为2012年(68.23亿元)的3.79倍,2013-2021年年均增长15.9%。“小店”式商贸经济蓬勃发展,限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2012年的60.9%提升至2021年的88.3%。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发展协调性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至2021年,漳浦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71,比2012年的1.57缩小了0.14;2013-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1.0个百分点。

四、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持较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生态环境保持较好。至2021年,漳浦县森林面积达109.42千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4千公顷,森林蓄积量达42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EI)为75.68,常年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均为优。“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境内水质持续提升,土壤质量保持稳定。根据2017-2020年的监测数据,漳浦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无出现重污染天气。2020年,漳浦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是99.5%,PM2.5平均浓度18ug/m,PM10平均浓度35µg/m,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5µg/m,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12µg/m,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为0.7mg/m,臭氧平均浓度为128mg/m,空气优良天数优于省市下达的考核要求,六项污染物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境内鹿溪、南溪、浯江溪、佛昙溪、赤湖溪、龙岭溪、申内溪等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达85.5%,达到水质提升任务目标;国控断面基本达到五类水年度目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近岸海域大部分水质监测指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的一类或二类标准(属清洁或较清洁海域),海域优良海水水质比例为81.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0.07%,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为96.87%,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据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2021年漳浦县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2.14%,比2016年的76.41%提升了15.73个百分点。

五、坚持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彰显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深化浦台融合发展,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连续两年考核全国第一,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入选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县行政服务中心实现搬迁扩容,绥安镇入选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名单;深化“减证便民”行动,精简审批材料4097项、审批环节5152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坚持开放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全县货物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至2021年,全县货物出口总额7.39亿美元,与2012年的6.58亿美元比增加了1.12亿美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1.3%;全县实际使用外资1.90亿美元,与2012年的0.99亿美元比增加了0.91亿美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7.5%。

六、坚持共享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一)居民就业与收入向好,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居民就业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漳浦县全社会从业人员达49.74万人,比2013年的47.96万人,增加了1.78万人,2014-2021年年均增长0.4%,居民就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中剥离出来,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由2013年的20.63万人,增加至至2021年的27.21万人,2014-2021年非农从业人员年均增长3.1%,比全部从业人员年均增速高出2.7个百分点,居民就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漳浦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03元,与2012年的19627元相比增长124.2%,2013-2021年年均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7元,与2012年的10636元相比增长142.6%,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4%。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水平也在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21年漳浦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63元,比2012年增长111.9%,2013-2021年年均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09元,比2012年增长135.5%,2013-2021年年均增长10.0%。

(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品质持续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浦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人民更好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县3941户11193人和5个贫困村于2017年在全市率先脱贫脱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织有力,创造出近百万人口大县“零疑似、零确诊”的阶段性战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师资及学位稳步扩容。至2021年,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44880人,与2012年的39750人相比增加5130人,2013-2021年年均增长1.4%;专任教师3575人,与2012年的3333人相比增加242人, 2013-2021年年均增长0.8%。小学在校生75367人,与2012年的52139人相比增加23228人,2013-2021年年均增长4.2%;专任教师3433人,与2012年的3047人相比增加386人,2013-2021年年均增长1.3%。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医生数稳步增加。2021年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677张,比2012年增加了1922张,2013-2021年年均增长8.6%;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4.33张,比2012年底增加2.14张。执业(助理)医师1608人,比2012年增加1058人,2013-2021年年均增长12.7%;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1.89人,比2012年底增加1.2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20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15.88亿元,比2012年增长590.4%,年均增长2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2%,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7.7%,比2012年提高4.4个百分点。广播电视、宽带实现村村通,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个,正常运营;文体中心体育场、文化馆、工人文化宫主体建成,体育馆、博物馆、档案馆基本完工;漳浦剪纸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华绝技,黄道周讲学处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6862人,比2012年增长82.5%,2013-2021年年均增长6.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58909人,比2012年增长3.3%,2013-2021年年均增长0.4%;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00元,城乡低保年均标准提高到7920元。

跨越十个春秋,回望漳浦县这非凡的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明显增强,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漳浦县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直面问题和不足、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金漳浦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